5元虚拟女友,是如何让你一步步沦陷的?
编辑导语: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孤独似乎是一种常态,工作的忙碌让年轻人压力倍增,在此背景下衍生出了“陪伴经济”,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一种新兴“陪伴经济”的多样性,告诫我们要体验的同时更要警惕技术异化对日常生活的入侵,一起来看一下。
20岁的小文正在享受大学里最后一个暑假,躺了一周的他一边苦恼着如何在家也能拥有生活费,一边无聊的刷着手机。
突然手机上方一则推送进入了他的眼帘,金灿灿的500元/天、聊天就能赚钱的字眼,让他一个激灵从床上坐了起来。
点击报名,加入群聊,下载软件,通过面试……入职一气呵成,接下来就剩接单了,按照工作介绍,只需陪人聊天一小时就能拥有至少180元的收入。
可在小文接单过程和“老师”辅导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份兼职好像和预期不太一样。
自己不仅需要扮演一个女性,还要通过各种花言巧语来取悦男性给自己刷礼物,而聊天内容更是不可描述。
一、陪聊也有“拖儿”
小文下载的软件名为“他趣”,作为新三板情趣电商第一股,其净利只增不减。
对于“好成绩”的取得,他趣股份表示是因为他趣移动应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已形成了情趣用品产、供、销一体化业务链。
不难看出,他趣软件的定位本就更偏向男性,直奔两性、恋爱、婚恋主题。
因此,男性需要充值趣豆才能实现对话,一条消息0.1元,如果是视频和语音,收费会更高。
而他趣为了吸引男客户会有这样的操作:先诱导男性用户送女性礼物,再让女性与平台瓜分收益。
女性往往是平台方需要拉拢的对象,而男性则是“被消费”和“收割”的对象。
这也是小文为什么要在他趣中扮演一位女性角色的原因,通过官方提供的女性账号,与平台上的老板们进行聊天,不仅需要学习“撩人秘籍”,还要对他们的消费能力分级。
“男方提出加微信的要求、见面的要求我都要拒绝,有提供好的话术。甚至连互相关注都得刷一个礼物才行”。
此外,导师还会教导小文如何经营自己的人设,通过发图文动态等打造自己婚姻不幸、恋爱关系不稳定、男朋友与自己没有身体接触以及渴望被异性搭讪等信号,以此来诱惑男性用户“上钩”。
甚至在内部群聊中,聊天收益成了他们的谈资。
其实早就有用户发现,自己在他趣上即使充值了上千元与妹子们聊天,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交出微信号。
而天真的他们殊不知,软件中真正的妹子到底有几个?
没过多久,小文选择了和“导师”告别,尽管在学习“土味情话”后收入轻松上千。
但变换性别去撩汉的行为总是让他感觉怪怪的,曾因此事他还被朋友调侃:有这闲工夫,都能拿下几个妹了!
知乎上,有位男性网友表示,他匹配到的小姐姐都是陪聊,她们有统一的话术,统一恰到好处的“离开”时间,来的异常热情,走的异常突然,这让充了大几千在他趣上的他气愤不已。
“发现一个我就举报一个,有天系统提示我已经举报过这个人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陪聊也就那么几个!”
语音配对的重度爱好者表示,自己碰上的陪聊几乎都是一个人,而以前的自己都不知道。
这些“聊天回复员”就是软件生态的“拖”,当生态不平衡时,就需要人工干预。
毕竟当年马化腾当年为了创业拉用户,也曾假扮女孩子活跃社区的气氛。
前有痴情男儿葬身“假妹”火海,后有“冤大头”自掏腰包赏自己一颗甜蜜果实。
在广州,一家女仆店的价格之高令人咂舌。
只需花高价点一个妹子,她就能陪你玩桌游、打麻将,甚至可以“外带”。
而关于女仆店是否是软SQ,网上争议不断,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且明确规定客人不被允许与女仆有肢体接触,其属于正常的服务行业,只不过员工都是穿着女仆装的女孩子,顾客也有九成是男孩子。
据不完全统计,在女仆馆走红之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前赴后继出现几十家女仆馆,开设地大部分在一些繁华的商圈,对标的群体也都是一些年轻人。
因此消费者们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知是“拖”反倒以为遇见爱情的纯情少年,一种是明知只能享受短暂快乐的老板。
但这两类人群的出发点却相同:他们缺少女性的陪伴,或者说,他们都很孤独。
二、“陪伴经济”暗流涌动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孤独是一种常态。
在空巢青年的世界里,楼下灯火通明的超市比一间租来的小卧室更像家。
下班回家,吃外卖或者速食,打开手机刷刷微博,然后跟自己的狗说说话。
2018年,全国处于独居状态的“空巢青年”超过7700万,2021年,“空巢青年”人数不断上升,今年或升至9200万人。
脉脉数据研究院曾对上万名职场人进行孤独感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1.47%的人平时会感到孤独。
因此在这无尽的孤独中,花钱买陪伴成了人们获得喘息的机会。
小谈毕业后不停家里人劝,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打拼。
身处一线城市,周遭房价、物价、工作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而他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夜晚置身“甜蜜海洋”。
半夜2点,小谈的被窝中透出一丝微弱的光,听着手机中自己花100块“买”来的温柔的声音,心中暗流涌动。
“好啦今天时间快到啦,和你聊的很愉快,下次还要点我哟。”
电话被挂断,小谈从被窝中意犹未尽的漏出头来,最近夜夜的暧昧气息让他着迷,当他再次点击充值时,银行卡却提示余额不足。
他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孤独,这比没人陪还吓人。
看着凌晨灰蒙蒙的出租屋,小谈浅睡了一会,7点闹钟响起,他还得爬起来去上班。
当人们在独处的状态时,更能感受到自己身为独立个体的渺小,若是在巨大的城市空间中独处,焦虑与不安则更会为明显,因此陪伴显得尤为重要。
李佳琦的采访中说道,许多人来他的直播间并不一定是为了要消费,而是只要听见他“唢呐”般的声音,就能感受到那真实的人间烟火气息,好像自己不再孤身一人。
女性向游戏《恋与制作人》收获一大批“富婆”用户,更有粉丝“太太团”为游戏人物李泽言众筹包下大楼的巨幕屏为其庆生的疯狂举动。
各大购物平台上有直接明码标价的“虚拟男/女友”,这比电影《银翼杀手2049》还要悲惨。
一群真人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假装AI,对着你说情话,给予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带你体验爱情的甜蜜,时间一到,立马下线。
在人们为虚拟人物的“拟态陪伴”付出真情实感的背后,其实是现实中的陪伴缺失而引发的代偿心理。
正如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所描述的那样,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的思维、生活的同时,也重构了以往的人际关系结构。
人们可以与现实中的好友在网上进行交流,还在网上找到陌生的“同好”,建立线上的虚拟小圈子。
看似信息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这种速食的虚拟关系,其实影响了人们对深度关系的建立。
好比你与某一虚拟IP陷入深深的甜蜜,但关掉手机发现自己终究一人,这给你带来更深层次的孤独与落差感。
这是一个被科技驱动的时代,智能经济再到她经济、银发经济、陪伴经济。
这些新时代独有的网络词汇无一不在实现技术趋于完美的同时对个体生存的状态的关注,观察人们怎样可以活的更精彩、怎样做到更有价值、更幸福的生存。
能将陪伴做成一种生意,正说明社会上普遍人的需求,而陪伴本身就不应被购买,而是相互给予,相互满足。
因此“陪伴经济”的多样性背后,我们要警惕技术异化对日常生活的入侵。
在体验新鲜事物时一定要记住,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参考:
- 陪伴经济:“群体性孤独”下的新消费蓝海——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
- 上百万年轻人在做的“陪聊陪玩”,真有那么赚钱吗?——张直白
- 卧底万人陪聊组织:2亿用户的“他趣”,妹子多是假的!——新浪科技
- 一次性陪伴:虚拟恋人伪装下的陪聊者——凤凰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