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营销、恋爱,都是人性那点事
今天,和大家聊聊几个事情的底层,其实大道至简,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只有了解底层和洞察人性,才能在跨类目、跨行业、跨工种时候,更好的应对。
一、人还是人
5000年以来,人类的技术在进步,但是人却没怎么变。
昨天,上海要解封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真的替上海感到高兴,终于解封了。回顾这几个月的魔都,有人性的真善美,也有不少拿着鸡毛当令箭,让人气愤至极的事情,很多人惊讶,这些事情,怎么会发生在国际大都市。
时间回到2020年的武汉,你会发现类似的事情,2年前也在发生。
2年了,一些令人气愤的事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复制黏贴,频频刷屏。
时间再回到56年前,那时候大红们鸡毛当令箭,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困扰了中国10年。
跨越半个世纪,中国GDP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但是人性身上反映出来的弱点、槽点却如出一辙,不管是世界有名的金融中心上海,还是偏远的云南小城瑞丽,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化。
大家的失望、愤怒,是因为实际发生的事情,违背了很多人的想法:
大城市的人素质应该更高,理所当然应该有更好的表现,怎么这么频繁上热搜。
但是有些人性的东西,和城市、经济无关。姜文说过:人,还是因为那三顿饭能不能长肉在着急。
曾经有个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你们营销挺好做的啊,20多年前电视上脑白金的广告刷屏,20年后各种电梯广告刷屏,套路都是一样的。”
某广告公司,盛产电梯广告,都是一个套路,一招鲜吃遍天。但是,用户在反感的时候,确实记住了。这20年,人性不变,大脑构造也不变,大量重复产生人脑的记忆的营销轰炸,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外,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农村,哪怕放在200年,2000年后,也都是奏效的。
贪念嗔痴、七情六欲、马斯洛需求理论,古今中外,跨越千年,对人性的理解,都亘古不变。
防疫、营销、谈恋爱,底层都是人性那点事。
二、共通性
我一直强调,营销人,一定要洞察人性,不管你是TOC的,还是TOB的,都是和人打交道,只要是和人打交道,TOC\TOB就有非常多的共通性。
关于营销和人性,我写过2篇,可以阅读《品牌如何洞察人性,了解消费者行为?》《私域流量与人性》
从人性角度,解释为什么这么多“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事情发生。
著名的路西法效应:
1971年的夏天,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进行了一场模拟实验。他们在斯坦福大学地下室模拟了一个“监狱”。并招募了24名心智正常的学生,以抛硬币的方式把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扮演警察,一组扮演囚犯。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进入角色,他们给狱警分发了制服墨镜,囚犯也以各种理由被逮捕,接着进入监狱的正式程序——搜身。
津巴多教授则在监视器里看着发生的一切,他要求禁止对犯人进行人身攻击。一开始囚犯们还嘻嘻哈哈像在过家家,他们穿上囚服,套上丝袜,以编号代替了名字,似乎觉得还挺好玩。此时,一号狱警上线了,他开始行使自己的权威,让犯人站成一排换着花样报数。
报不好数,他就罚犯人跳操,看着这些人俯首服从,狱警的感受到了玩弄人的快乐。
这批狱警玩高兴了,下一批狱警又来接班了,刚消停下来的犯人又被从睡梦中叫醒,狱警逼他们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这时候犯人因为质疑和狱警起了冲突,有人推了狱警,不可思议的是,狱警给了他一闷棍,之后把他关了禁闭。此后,犯人和狱警的冲突不断,但在监视器前看到这一切的津巴多教授,依然放任狱警自己处理。此时,狱警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他们侵入牢房,把反抗的犯人床铺拆掉,并将他们捆绑起来。两个犯人决定越狱,狱警把他们抓住脱光了关进小黑屋。
面对这样的折磨,实验在进行到第6天时,就发生了意外,一位22岁的“囚犯”情绪崩溃了。他被锁在监狱中的一个阴暗的壁橱里,不停的尖叫。监视器前的教授也终于看不下去了。
于是,这个原计划14天的实验,不得不提前终止,于1971年8月20日结束。这时,所有参与才回过神来,他们原来只是在进行一场实验。2007年,津巴多教授出了一本书《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是什么让一个好人变成了坏人?不仅是这个实验里很明显,那就是——权力。当“狱警”们被赋予了权力,而且还为自己贴上了“维护正义和秩序”的标签。他们便有了“正‘当理由”对毫无恩怨的人下手,打压他们,羞辱他们,并从始至终的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三、大道至简
什么是底层呢?说一个注意力法则:
大家都知道包裹卡引导私域的重要性,那到底怎么做好包裹卡呢?有的品牌会弄5-10元不等优惠券,有的会做出卡片,有的做成抽奖券。不同形式,不同排版,转化率不一样。
其实,核心就是要思考2个点:
1、如何让消费者打开包裹后,会注意到优惠券,不会被扔掉;
2、如何提高用户扫码愿意,添加私域;
短视频吸引力法则,大家知道有个技巧,前3秒非常重要。类似的技巧,还非常多。技巧,都是基于人性洞察的变形。
HR筛简历,留给每份简历时间都不长,如果简历长篇大论,没有重点,没有吸引眼球的工作亮点,很容易被误杀。
消费者选择产品,卖点一大堆,没有核心卖点的产品,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如果,HR认认真真看完每一份简历,消费者认认真真研究每份产品,用户认认真真看完每个短视频,可能会发现自己错过了好的候选人、好产品、好视频内容。但是,没有那么多如果,所谓的如果,违反人性。
做不同的事情,你想好场景,如何吸引场景中的人,各种所谓的技巧,就应运而生了。
只有了解底层,跨平台跨类目跨行业的时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人性记不住很多东西,所以卖点要精炼。人性是害怕失去的,所以恐吓营销有一席之地。
人性都是排斥陌生的概念,所以营销要场景化,要熟悉化。
以上这些,任何行业都通用,任何文案都通用,任何短视频,直播脚本,标题,抖音,小红书,都通用。
营销,是人性的洞察,和人的沟通。科技在进步,媒介形式在变化,但是营销的底层从来不变,不管是广告、图文、短视频、直播,变化的是呈现的形式。好的营销,应该是化繁为简,不要追逐各种所谓的捷径,技巧,回到对人性的关注上。
很多营销人,喜欢追逐各种技巧、爆文、热门流量、标题、内容形式,可怕的是误导别人。把基于用户的洞察,做成了技巧。到处找捷径,可却没有思考,底层的why!
营销、谈恋爱,也都是人性那点事。
甚至,做品牌,做好感度,忠诚度,很多时候一些逻辑、方法,和男生追女生时候的思考,一模一样。只不过,男生追女生,是俘获1个人的芳心,做品牌,是俘获一群人的芳心。只是很多老板,把用户当做了流量,而没有当初人去思考背后的人性。
种草对于品牌的意义,就类似于追女生时候的请客、看电影,没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怎么会有最后的牵手成功,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没有人能够保证男生的这些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甚至这个回报都没有办法以ROI来考核,但一定是最打动人心,产生记忆,印象深刻的。
大促的收割,肯定是因为日常的积累,更多的用户了解、认知,才有了大促的优惠活动带来销量猛增,如果日常都不种草,光靠大促大投入,等恢复原价,这些因为价格来的用户,又流失了。
少一些花里胡哨的技巧,多一些用心的人性洞察。少把“我觉得”挂嘴边,多问自己:“消费者会怎么想,消费者会怎么认为,消费者会不会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