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品牌不赚钱,经销商下一步怎么走? | 缩链短链接
2022是疫情三年最严重的一年,出差、线下活动,都受到极大限制。
虽然如此,过去一年我仍走访了大大小小几十家经销商,与他们深入交流。
他们中有年销数亿的数字化大商,也有年销几百万的传统小经销商,当然更多的是年销1500-3000万不等,做到一定规模艰难维持的经销商。
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有一个体会:商贸流通,这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行业,正在加速变化。但正如“鱼儿不知道自己在水中”,绝大多数经销商身处其中,并没有感知到这种变化。
当先行者已经踏入新世界的时候,他们仍停留在旧世界的框框里。
今天我打算用一篇文章将我的观察分享与你。耐心读完,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01
渠 道
一线品牌的代理,还要不要做?怎么做?
这是很多经销商在思考的问题。
过去30年,中国有一大批经销商在品牌的带领下成长起来,根据品类不同,一个地级市经销商如果做到几千万,其中可能有40%-70%是由他的主导品牌贡献的。
没有品牌,这些经销商不可能发展起来,不止是带来销量,关键是品牌教会了经销商,如何去维护终端、设立组织架构、制定流程、人员分工等等。
但是当经销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与品牌的关系。
为什么?
某经销商跟我们讲,一线品牌给我10个点的毛利,但是我们运营成本就8个点,再加上各种费用,仔细一算其实根本不赚钱,搞不好就是亏钱。
经销商想,我辛辛苦苦,起早贪黑,为品牌在区域市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就挣这点钱?甚至还要亏钱?
但是厂家想的是,我给你代理权,给你投费用,帮你建立起团队,当初没有我们品牌你的生意不可能做起来,现在少赚点就不想做了?
站在任何一方,都有道理可讲。
但是商业要讲的不是道理。
对于品牌来说,经销商只是渠道,渠道的本质是什么?规模化触达。经销商因品牌而生,但品牌带起经销商,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品牌需要你在一个区域市场规模化触达成百上千的终端。
经销商发展起来了,考虑要不要继续合作,也不是“忘恩负义”,而是它需要利润,需要生存,需要发展。
这是商业的理性分析,但它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经济学规律,在决定着厂商关系的变化。
这就是稀缺。
02
稀 缺
稀缺是经济学大厦的基石,也是我们洞穿商业本质的透镜。
商业价值的本质,是稀缺资源的变现。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
过去几年新消费品牌不断出现,但真正存活下来的很少。原因很简单,线上流量可以让你迅速起量,但是流量需要你花钱买,看似销售额不少,但根本就没有利润可言,甚至只能靠融资去续命,这当然不可持续。
不只是新消费品牌,成熟品牌同样如此,线上价格远远低于线下,而且需要投入大量费用去做推广,买流量,很多品牌只赚取极低的利润,甚至也是赔本赚吆喝。
钱都被谁赚走了?
平台。
想一想,你是品牌,平台只是渠道,为什么渠道赚走大部分利润,而你却沦为帮平台“打工”的角色?
因为平台掌握了稀缺资源——消费者,它赚的钱本质上是它拥有的稀缺资源的变现。
谁拥有稀缺资源,谁就有选择权,谁就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厂商关系中,为什么经销商只能挣得辛苦钱?因为品牌稀缺,渠道资源不稀缺,品牌赚取更多利润,本质上是它自身品牌这个稀缺资源的变现。
过去几十年很多经销商跟随品牌把生意做起来了,但是他们依赖厂家做市场,自己没有建立起终端推广和运营品牌的能力,所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微薄,没办法也只能苦苦维持。
不过稀缺资源正在发生转换,因为行业在加速变化。
第一,渠道交易结构在改变。过去几年大商化趋势明显,很多地方的小经销商要么被淘汰,要么沦为分销商、二批商,商贸流通行业正在向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演变。
第二,消费存量博弈,且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我们早已从品牌主权时代,进入到了消费者主权时代,这使得品牌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低。
这导致什么结果?
过去,经销商不稀缺,品牌稀缺,好产品稀缺。
现在,好产品不稀缺,掌握了终端资源,拥有推广能力的经销商稀缺。
稀缺资源发生转换,一定会导致厂商关系的变化。经销商的市场角色变了,但很多经销商并没有意识到,思维仍在原有的框架里,从原来的视角看待问题。他们想的是如何跟品牌要更多的返利,要更多的支持,这个品牌不做了,如何找到下一个主导品牌继续维持销量。
他们的思维仍停留在旧世界。
但是,总有先行者,他们已经在新世界探索。
讲两个案例。
03
服务好客户
去年11月我拜访了某地级市经销商张总。
张总过去10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儿,就是针对终端客户的需求,去选择品牌和产品组合,早年代理的一线品牌除了少数,基本都砍掉了。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获得了同行2-3倍的利润。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他组建了一个超过200人的导购团队,覆盖当地200多家商超,他思考的是怎样服务好终端,他研究的是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他说:“我们凭什么赚钱? 满足客户的需求,最终是消费者的需求。”
讲得非常好。
最初你是品牌的编外团队,挣的是品牌付的“工资”,发展到一定规模,团队有百十来人,抓住了当地核心网点,它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你必须赢得“利润”。
企业利润从哪里来?
来自于市场,来自于客户。
这是一个底层思维的转变。
我们讲过,好产品不稀缺,掌握了终端资源,拥有推广能力的经销商稀缺。
张总的利润其实是其掌握的稀缺资源的变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务好客户,就是变现的方式。
如果你的生意规模在区域已经做到头部,终端网点覆盖没有问题,你一定要发展自己的运营和推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强化你的稀缺性。
04
整合供应链
另一个案例,是去年9月份拜访的樊总。
樊总早期代理的品牌很少,只能从当地经销商或者二批那里拿货,渐渐地众多品牌都愿意直接供货,甚至过去不愿合作的品牌都主动需求合作。
成立仅仅5年,现在覆盖17000+小店,经销的产品有6000+SKU。
如何做到的?
靠的是B2b平台带来的效率优势。
传统商贸业务,代理几个品牌,但自建B2b可以直连数千家终端,通过规模化的覆盖,集中需求,进而跟更多的上游厂家建立业务关系,帮助数百个品牌,完成几千个SKU的规模化分销。
与传统商贸相比,B2b数字化经销带来的是碾压式的优势。
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有像樊总这样,过去没有商贸经验,直接高举高打快速颠覆行业的,也有从传统商贸转型,即使忍受3年亏损也要坚决完成数字化转型的。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B2b本质上是依靠数字化工具整合本地供应链,实现规模化的覆盖和分销,从而构建效率优势。直连数千乃至上万家终端,一个地级市,最多可以容纳两个B2b平台,这是真正的稀缺资源。
有条件的经销商,一定要参与到本地供应链整合中来。因为这个机会,你不做,一定会有别人做。
05
写在最后
一线品牌不赚钱,经销商下一步怎么走?以上两个案例,明确无误地发出了这样的信号:
经销商的角色在发生改变,传统经销商是服务品牌,做好分销覆盖;未来的经销商则是围绕渠道客户,做好供应链服务!
有实力的经销商已经从挣“工资”的品牌编外团队,转变为服务好客户,将稀缺资源变现为“利润”的企业。
这不是个别经销商意愿决定的,它是商业从低效向高效演化,品牌主权过渡到消费者主权时代,这两个因素叠加带来的趋势的必然结果。
小代理商,未来就一定会消失吗?依赖一个绝对头部品牌,做好市场,就一定活不下去吗?
当然不是。
我们讲供应链整合是趋势,数字化经销是趋势,但所谓趋势,在一个大的时空里来看,区域不同,品类不同,它发展的阶段和结构肯定不一样。
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的经销商不会消失,他们依然会存在,但他们会停留在旧世界。
新旧世界的划分,是思维、是视角,是能否洞悉行业变化,进而采取行动,抓住先机,赢得未来。
缩链(suolink.cn)可助力企业快速低成本搭建自己的短链系统,向所有付费客户和推广量大的免费客户免费提供专用独享短域名生成短链接,支持客户使用自有品牌短域名生成短链接,有效解决短网址经常打不开、推广转化率低等推广难题,提升短信营销、微信/QQ/抖音等社群推广转化效果,降低各推广企业营销推广成本,降低IT研发成本与研发难度,缩短研发周期,增加业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