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创意抄袭“病毒”清零?!
随着短视频潮流掀起,无数广告公司洗稿抄袭的现象开始频发,抄袭事件就像防疫病毒一样,防不胜防!近日,奥迪“小满”广告文案抄袭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同时给业内敲响警钟。许多广告公司美其名曰“借鉴”、“致敬”,其实像这样的抄袭广告却早已司空见惯。当下聚焦的广告领域抄袭事件也反映出广告业创意匮乏的现象,真正优质的广告少之又少。
1 继奥迪后,本田汽车广告片被质疑“盗窃人生”
广告拍摄方“汽湃”于今年4月发布本田汽车广告,视频所拍摄内容被质疑与成都远家品牌创始人宁远女士的经历完全雷同。
广告视频中女主人公的自白多处抄袭宁远女士书里或是微博发表的原话,并将其“组装”起来。
“汽湃”在宁远女士不知情的情况下盗用她本人的经历,并在未经同意之下用作商业广告。随后,宁远女士在微博账号上发文称:“感觉自己的人生被别人偷走了”。
2 RIO“借鉴”三得利广告,连裙子都是抄的?
发布于2017年6月的RIO STRONG 8度强爽系列鸡尾酒广告被网友指出,在广角特写、分镜画面上与天海佑希代言的三得利啤酒广告“吃煎饺”篇和“激辛最强锅”篇高度相似,涉嫌抄袭。
RIO与三得利的广告画面相似的地方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是一模一样。从同款黄色连衣裙到同款火焰特效,RIO广告抄袭的得心应手。
3 拼多多双十一广告像素级抄袭NHK教育短片
2020年,拼多多联手湖南卫视发布的双十一宣传片《找朋友》被网友扒出照搬之前很红的日本NHK电视台节目《啊!设计》中的科教短片。通过视频的逐个对比,拼多多和湖南卫视的节日营销宣传片除了文字内容和颜色不一样外,帧数节奏和设计排版几乎雷同。
拼多多NHK教育短片
在短短的46秒里,高度相似的文字排版、敷衍了事的复制粘贴,拼多多的宣传片诠释了什么叫做“像素级”抄袭。
4 苏宁易购抄袭全联经济美学海报文案实锤!
2018年3月21日,苏宁易购微博在#大聚惠大梦想家#话题下发布的一套海报被曝抄袭,几乎原封不动地模仿#全联经济美学#,刷新了大家的三观。
苏宁易购VS全联
全联海报文案:离全联越近,奢侈浪费就离我们越远。
苏宁海报文案:离大聚惠越近,奢侈浪费就离我越远。
全联海报文案:长得漂亮是本钱,把钱花得漂亮是本事。
苏宁海报文案:长得漂亮是本钱,把钱花得漂亮是本事。
系列海报画风让人不由得想起全联经济美学的文案,就连海报中的标题摆放位置、街拍形式和胶片质感都与其如出一辙。
自媒体时代,抄袭在泛文化领域普遍存在。广告领域的抄袭层出不穷,奥迪的小满广告并非第一家,更不是最后一家。为此,广告网小编赶了趟“晚集”,总结出以下三个原因,看看广告业内创意抄袭为何是难以避免的。
抄袭者无所畏惧,被侵权者诉苦无门
广告行业间抄袭的泛滥折射出的问题是抄袭违法成本低、被抄袭者维权难。
当原创作者遭遇被抄袭、洗稿的情形,可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权。然而,维权的过程耗时又费力,需要经历搜集和整理相关证据材料、证明涉嫌被侵犯的著作权本身成立以及证明侵权行为存在以及具体的侵权方式等共七大“关卡”才算走完整个流程、真正取得“西经”。另外,维权成功所能得到的赔偿也十分有限,对抄袭者的震慑力低下,所以许多原创作者被抄袭后更倾向于要求抄袭者删除相关内容,而不是拿起法律武器。这或造成抄袭者在抄袭道路上反复横跳,被侵权者因维权过程繁琐、艰难而却步的局面。
基于抄袭违法成本低、被抄袭者维权难该现状,在选择抄袭非头部博主,夹带“抄小号不会被正主发现”的侥幸心理以及无须费尽心思、通过抄袭便可短、频、快地输出“创意”,带来不错的收益的逐利之心驱动下,就会出现抄袭的现象。放着一块这么诱人的“蛋糕”,始作俑者们为何不吃呢?
抄袭、洗稿判定难,审核环节缺位
在内容行业,抄袭行为是难以判定的。即使借助查重工具,思想、表达上的抄袭也不一定能被准确判断出来,特别是短视频的抄袭。去年1月份,旅游博主房琪kiki曾公开发声指控另一位旅游博主李晓萱“内容雷同”,称对方的视频与自己的视频雷同程度远远超出了合理范围。但房琪在发声视频标题中将“抄袭”打上了引号,她在其他报道上解释:“因为我无法判定在短视频平台上,到底什么叫抄袭”。
抄袭判定难,加上当前业内没有一款精确的内容全量查重工具、很多广告公司把某些制作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甲方很难做到严格的审查等,均使抄袭者更加肆意妄为。
除此之外,业内许多资深专家认为,一般来说,一则广告片的出品,从文案的形成到后期制作各个环节,甲方都会提出意见,经过多轮的修改,案例重合的概率相当低。这次奥迪小满事件也将各方“玩忽职守”的问题显现出来。抄袭得难以判定以及审核环节的缺位最终促成了广告业内创意抄袭的泛滥。
品牌急功近利、追求流量、轻视内容
对于奥迪小满抄袭事件,广州阿喀琉斯品牌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杨海标认为:“托互联网的福,现在的从业者拥有广阔的视野,资讯唾手可得,信息不对称不复存在;但是沾染了社会急功近利的毛病,复制粘贴成了习惯”。
如今,品牌们迫切地想要看到效果、打造“爆款”和“刷屏”案例,沉迷于玩转流量,更愿意用极大的预算去传播、为媒介付费,将内容创作的成本压至最低,轻视内容创意环节的付出。
然而,好的内容既需要顷刻间的灵感,也需要时间积累。若创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被“榨干”,优质的内容也会相应地减少,如此循环往复,行业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间接地造成了广告业抄袭事件的频繁发生。
广告抄袭接二连三,对此,业界人士纷纷献上良策。例如完善立法和行业准则,建立黑名单封杀机制,提高侵权者违法成本;建立广告文案查重系统,以此完善甲方和乙方的内部审核机制与流程,降低抄袭者的动机意图;提高广告从业者素质,对所有员工进行提高著作权侵权风险防范意识培训;设立金扫帚奖,让抄袭者颜面扫地,为中国广告圈营造绿色健康的创意环境等。
但是,呼声最高的建立查重机制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例如,查重技术只能对已经出街的广告进行分析、底层数据要求量大,像抖音短视频一类的数据能否采集到更是一大难题。未来,如何避免创意内容抄袭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