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运营思维】有些场景并不需要做到100分 | 缩链短链接运营干货
【20个运营思维】有些场景并不需要做到100分 | 缩链短链接运营干货
有的场景需要做到极致,做到100分,但有些时候并不需要如此,做到80分足矣。作者分享了自己在运营过程中的八十分思维,希望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
写在前面
缩链短链接运营干货分享:《20个运营思维》系列,这个系列基本上是我个人做运营以来的精华提炼,里面涉及到的思维大多数都是我自己边摸索边总结的。如果读者能从中GET到一些,那倍感荣幸,如果有不同意见,也欢迎指出,切磋探讨。
进入正题。今天是20个运营思维第三篇。
一、八十分思维
其实我是一个很懒的人,做很多事,我都是做到80分,我很不擅长把每个事情做到100分。
读研的时候参加全国的公关策划比赛,我准备了20多页PPT,自以为准备得不错,等我看到了隔壁新闻学院有个队,50多页的PPT,光市场调研就有10页,我惊呆了。这做得也太细致了吧。
我做不到。也不打算做到。
这是我的人生理念之一,我不会把一个事做到100分,80分足矣,又不是只有这一件事要做。我始终觉得能多个事情做到80分,好于把一个事情做到100分。而且只要我擅长从0-80这个过程就行了,有这个技能,我总归是饿不着。
主要是从80-100的过程,往往需要用几倍甚至更久的时间。其实很不划算。
在做运营和增长的时候,我非常贯彻我的这一原则,做到80分,不用到100分。如果一个项目,做到80分,发现它无法盈利,那么做到100分,它可能盈利么,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小概率可能,但即便可能了,也会做得特别吃力,做久了没啥意思。
大多数情况80分就够了,尤其在你看不清楚的时候,可以先做到80分,再看要不要继续做到100分。
二、做活动一定要有活动页么?
我们有时候碍于研发的排期,没法上活动。通常的方式就是等,等着排期,或者找领导走紧急排期。我试过完全没有活动页面,就一条push,活动规则写在push里,就直接推:
“在6.17-6.19日期间完成一笔3000元的额度支付,即可获得50元的额度提升,额度提升预计将在6.23日生效。”
就这样一条push,效果特别好。还做什么活动啊,不需要做活动。这push的表述,我觉得比活动清晰多了。做活动,用户还得加载,加载进去可能还被绚丽的活动页吸引,半天没看明白活动在说啥。最后领奖时还得去找活动入口。这push我用了一年,都没做活动页,用户也很习惯这个,push列表的浏览量都提升了。
所以有些活动上线之前,用个push模拟一下,如果push了没有峰值,那你活动上线后也八成没效果。
三、差异化展示有必要么?
有的时候上一个活动,想看不同用户对活动的反馈。通常的做法是,用户分层,不同的用户展示不一样的活动页面和利益点。利益点是基于我们自己对用户的判断设计的,前期光做这个差异化展示和设计差异利益点就用了很多时间。
如果按照80分思维的话,就不用这么做。直接所有用户一套活动页过去,推广的时候不需要差异化,分析的时候再差异化。先推出去,分析数据的时候再区分用户分层,分析不同分层的用户对活动喜好的情况,基于这个再去看是否有必要做差异化展示。
比如说你正在面向A、B、C三类用户推广新人礼包,你想给他们不同面值的券,但一开始你也不确定该如何设置,只能拍脑袋,这个时候你可以试试80分思维,先不用差异化,一套通用的券利益点推广,然后再区分A、B、C三类用户看券的使用率,基于这个再看是否有差异化券的必要。
在对用户没把握之前,不需要做差异化。这种看似做80-100分的过程,其实是无用功。
80分思维的核心是,不要想着一上来就做到完美,先做到80分,根据效果再看是否要做到100分。
四、抓最重要的那80分做
我评判一个活动页交互好不好的标准有两条:
一是把自己当成傻瓜用户,看这个活动玩法能不能看懂。比如玩法是否在主副标题中体现,活动页上干扰的文字是否过多,有没有在一屏之内讲清楚等等。
二是看这个活动页的目的,是否可以有效达成。比如动线是否清晰,主按钮的位置,是否明显,是否有动效,能否保证转化率,等等。
满足以上这两点,我觉得就是一个80分的活动了,至于页面设计成什么样,什么色调,按钮在左在右,模块大小,字体字号其实就不是很重要,没必要去抠那些细节。不丑就行。
我也不推荐活动设计改版,有人说不改版审美疲劳了,但实际上改了版,熟悉活动的用户就找不到了,活动也是有用户认知在那里的。设计改版在我看来就是个折腾了半天,结果未必好的事。这种其实就没必要做。
五、不要炫技
很多的时候,做100分的过程,是在炫技。
之前我们做一个审核系统,客户需要拍一张照片上传,上传给到客服审核,然后就发现有些客户上传的照片,就是歪的,或者反过来的。客服审核的时候就有点麻烦。后来不知道哪个产品想的,提出不管用户怎么传,我们自动把图像正过来,方便客服审核,于是研发就去研究图像识别,把后台上传的图片,自动正过来。你怎么评价这个功能。
有用么,有用。重要么,不重要。正过来,做个向左转向右转就行了,也没必要专门做图像识别吧。
同理,当我们做一个数据报表,不要过分追求可视化和自动化,能用就行了,把这个视觉体验做得更好之前,先看一看,是否还有更紧急更重要的数据报表要处理。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成报表,数据更应该做的是做一些通用的工具。比如输入用户uid包,时间,输出这个uid包内的用户在这段时间的活跃、交易等各种行为数据。当你有这么一个工具,是不是无论是新户、流失、还是特定场景的用户,随便什么特征,只要能拿到uid包,用户行为都可以通过这个工具快速查询,是不是可以满足很多运营场景的需求呢。这就是只有80分,但却可以好用到爆的功能。
六、做多个80分大于1个100分
一个运营人成长的经验就是,当你已经把某个策略做到80分的时候,你就可以去看看新的策略了,是不是还有哪个策略还停留在60分,或者还待挖掘,而不是继续把现有策略做到100分,这样你的格局也就打开了。
很多策略都是有自己的周期,外界在不断变化,总是需要有一些备选的策略,过度依赖某个策略,都是在给自己挖坑。
从另一个角度讲,做到80分,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下buffer,日后有一天,当需要做到90或者100的时候,还可以努努力做到。很多企业,都是被自己不断拔高的目标拖死的,因为运营为了达成KPI,过度的去消耗用户。一个80分的运营体系,正因为留出空间,会更健康更持久一些。
七、什么情况下必须要做到100分
虽然今天是讲80分思维,但不得不说,有些场景下是必须要死磕到底,要做到极致,奔着100分甚至120分去的。
产品流程类的转化率要做到100分。比如你负责app拉新,新用户注册后完成开户,开户过程要验短信、填写资料、刷个脸、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等等一系列操作,最后从注册到提交开户的转化率只有80%。那这个就必须要深挖了,哪怕提升1个百分点,对业务整体来说都是实打实百分比的提升,这种转化率一定要抠到极致,持续去优化。
产品核心竞争力一定要做到100分。比如是一款信贷类的产品,信贷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是风控,一个是资金成本,风控看得准,就能给更多用户服务,并且给到更高的额度;资金成本能降下来,就能给用户更低的利率。所以对于信贷类产品来讲,风控、资金成本是需要持续去打磨的,做到业内最顶尖,自然就能有更大的规模,所有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所做的动作,都是值得的。而如果过度专注于信贷场景,客群,产品形式等这些“表面”的元素,就不会拥有持久的竞争力。
产品必须要好,流程必须要顺,这两个务必做到100分,其他的80分就行。